首页 资讯 正文

铅锡刻镂:飞刀走线,青铜“生花”

体育正文 240 0

铅锡刻镂:飞刀走线,青铜“生花”

铅锡刻镂:飞刀走线,青铜“生花”

铅锡刻镂(kèlòu)技艺(jìyì)是用于制作、复制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制模技艺,2011年入选(rùxuǎn)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该技艺利用铅锡柔软延展的特性,通过打击、扭曲、编织、挤压、刻镂等手法(shǒufǎ),把平面纹饰和立体、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,最终完成特定的模型。铅锡刻镂技艺在湖北荆州敖(áo)氏家族世代相传。今年52岁的敖兴华是敖家铅锡刻镂技艺工作坊主要负责人(rén),他从小(cóngxiǎo)便跟在父亲身边接触铅锡刻镂,已从事铅锡刻镂技艺30余年(yúnián)。30余年来,敖兴华对(duì)这门技艺的学习从未停止,尽管复制出过越王勾践剑、错银云纹盒等青铜工艺品,敖兴华觉得自己并没有所谓的代表作品:“对技艺的掌握(zhǎngwò)程度和认知(rènzhī)都(dōu)在时间里,我们这样的匠人没有学成的瞬间,且活且学”。目前,工作坊主要生产和销售青铜工艺品,也与博物馆合作,开展文物复制、修复方面的工作。“希望更多(duō)喜欢手工艺的人了解这门技艺,也希望大众对我们这样的匠人有更多理解。”敖兴华说。 6月24日,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的工作坊(gōngzuōfāng)内,敖兴华在雕刻用来制作模具花纹(huāwén)的花板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2008年12月4日,在荆州市(jīngzhōushì)沙市区宿驾村,敖兴华(左一)听父亲敖朝宗(中(zhōng))讲解技艺。新华社发 6月(yuè)24日,在荆州市公安县(gōngānxiàn)埠河镇,敖兴华在工作坊内擦拭成品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6月17日,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,敖兴华(右)和(hé)弟弟在工作坊内进行铜水浇铸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杜子璇 摄 6月16日,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(hézhèn),敖兴华在工作坊内擦拭(cāshì)模具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6月16日,在荆州市(jīngzhōushì)公安县埠河镇,敖兴华在工作坊内镶嵌剑格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(shè) 6月(yuè)24日,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,敖兴华在工作坊内打磨镶嵌材料(cáiliào)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6月16日,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,敖兴华在工作坊(gōngzuōfāng)内忙碌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(shè) 6月24日(rì),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,敖兴华在工作坊内打磨花板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(shè)
铅锡刻镂:飞刀走线,青铜“生花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